未來發展計劃 前言

  二零零七年,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提出「十大基建」,令香港本地的建造業發展再起熱潮。政府提供大量的津貼和課程,鼓勵更多人入行,以支持蓬勃成長的業界,致使建造業佔香港就業總人數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八,遠高於倫敦的百分之五,和紐約的百分之三。比例遠超其他領先全球的金融和服務業城市,業界企業和從業員成長的速度,拋離了本地建設的需求,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,顯示建造業在香港的表現絕不健康。

  此外,公營或由政府主導的發展項目,在十年之間增長超過百分之三百,提供了香港建造業增長的主要動能。公共建設往往受政府決策、本地政治環境和行政效率所影響,本地的政治氛圍與建設的力度密切相關,致使行業欠缺健康的成長能力以保障可持續發展。尤其在近年社會運動和政治風波浪潮的干擾下,許多公共建設規劃未能順利動工或嚴重延誤,例如沙中線和新界東北發展等,均造成了業界發展的隱憂。

  隨着行業規模的擴張,新的問題亦接踵出現。過去多年政府對於建築公司的監管處於落後,許多規章制度未有與時並進,監察力度亦不足,導致了近年大型工程意外的出現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部分建築公司爲了爭取合同,在實力欠奉的情況下選擇割喉式的降價競爭,導致業界水平不斷下跌,形成了惡劣的競爭環境。十二年過去,今天香港的建造業環境江河日下,浩洲作爲鋼筋屈紮業界的龍頭,不能過度依賴本地項目,必須進行透徹的產業升格,以避免與本地業界沉淪的結果,開創另一片新天地。